中国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中华礼制分为“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五礼,其中“祭拜礼”属于“吉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祭拜礼仪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目录
关于祭拜的礼仪
古代祭祀活动严格要求
祭拜议程之墓祭
关于祭拜的礼仪
1、祭服
民间集体祭拜,推荐款式:男子:周制士玄端。白绢中单。黄裳。玄冠。白色大带(四寸宽),绅长与裳齐黑色缘边。黑色舄。瓀珉。组绶。持笏。
女子:褖衣。素纱(白色)中单。褖衣为黑色,深衣制,赤色缘,袖收祛。若无褖衣,一般的黑色赤缘深衣亦可。持笏。
2、祭器
①、香炉一盏,香若干:奠香用
②、草席若干条:普通草席。所有草席铺设时应正席向神主位(包括乐者席),面向神主方为诚敬。另外,行礼非燕居,祭拜正坐于席时不应脱鞋(鞋子也应保持清洁方为敬)。
③、币一束:即白色丝绸。绸幅无需宽大,一米以内即可。
④、酒一壶(瓶)、酒爵若干:祭酒用。普通白酒。(传统祭拜用酒五齐,发酵方法不同,制作有难度,暂不推荐。)
⑤、普通的家用瓷制食器:盘、碟、碗、匙、筷等若干。
…… 此处隐藏827字 ……
⑦、辞神,乃彻,遂祭后土,布席,陈馔
(四盘于席南端,设盘盏匙筋于其北,馀并同上。)
⑧、降神,参神,三献
(同上,但祝辞云:“某官姓名,敢昭告于后土氏之神,某恭修岁事于某亲某官府君之墓,惟时保佑,实頼神休,敢以酒馔,敬伸奠献,尚飨。”)
⑨、辞神,乃彻而退——摘自《溪山琴况文集》
中国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中华礼制分为”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五礼,其中祭拜礼属于吉礼。中国人自古重视祭拜,但祭拜和宗教、迷信无关,而是用一种庄重的仪式,去表达对生命的敬畏,表达感恩先人,追忆先贤、不忘本不忘根的思想,利用反复的祭奠不断提醒后人应该传承和发扬家族乃至民族的优良传统,因为没有先人就没有自己的生命,没有圣贤就没有今天的智慧积累和今天的生活。因而祭拜礼体现了追忆先贤,继承传统、明德修身的文化内涵,表现了华夏民族注重感恩、注重传统教育的特点。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