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传统社会无时不在,那么你们了解过最传统的礼仪知识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中国传统基本礼仪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中国传统基本礼仪知识
1、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2、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
3、入坐之礼: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4、饮食之礼: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
5、拜贺庆吊之礼: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
中国传统礼仪三拜礼
三拜礼(再拜额手礼)适用于礼敬天地祖师国。
…… 此处隐藏1457字 ……
二是礼节仪表的原则;
三是礼遇仪式的原则;
四是礼宜的原则。
这四个原则中,人们对前三个原则关注较多,但对礼宜的原则却关注较少。其实,《礼记?曲礼》:云“礼,从宜。”早就指明了礼仪的适宜原则。并且,礼宜的原则是礼仪中贯穿始终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是最难做到也往往易受忽略的。一方面,礼仪怎样才适宜?可能见仁见智。另一方面,礼仪只有适宜的才是最好的,才能最好体现礼仪的实质和核心。
文明礼仪的实质与核心是尊重。从古到今,它表现为对神的敬畏和对人的尊重。谨以对人的尊重来说,《礼记?曲礼》开篇即云:“毋不敬。”又说“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这都体现了尊重人的要求。然而,在古代礼仪中,对人的尊重的体现是不普遍的,主要体现为对部分人特别是对统治者、权势者的尊重,而对黎民百姓,对弱势者的尊重却是很不够的。现代文明礼仪则要求对人的普遍尊重,体现为对所有人的人格和尊严、对人生事业的普遍尊重。这是历史发展的进步。
今天,虽然我们已进入了21世纪,但传统礼仪的影响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都依然存在。因此,以历史主义的态度认真审视礼仪的传统,牢记文明礼仪的实质和核心,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树立文明礼仪的新风,是有积极意义的。